【世界波】巴西病人:在自大和自卑之间游走
【世界波】巴西病人:在自大和自卑之间游走
2022-12-13 02:15:05

2002年夺得世界杯后,巴西在之后五届世界杯里一次打入四强,四次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失利。他们每次都是夺冠大热门,但每一次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心理问题,在比赛中失去了对于一切的掌控。

即使冲过了八强战,在2014年的本土世界杯上,防线松懈的巴西队被德国队在半决赛中以7-1击败,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溃败:在失球后,巴西球员无法调整状态,无法接受失球后的落差,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在落后时如何比赛。

巴西足球面临着两个问题:从2010年后,巴西足球缺少旗手型的前锋,内马尔不是这种人;另外一个问题则更加深远,他们在自大和自卑之间游走,教练和球员们,缺少真正的抗打击能力,这才有眼前这支看似强大,其实虚弱到极点的巴西队。

复盘八强战:缺少战术、应变和压迫感

在巴西与克罗地亚的比赛中,毫无疑问的踢得更好的是克罗地亚。

开场后巴西队进入自己的比赛节奏,他们不断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多人配合,一点点压迫着克罗地亚的阵型,这种打法将巴西球员的个人技术完全展现出来。

巴西球员通过盘带、小范围传递,试图撕开身材高大的克罗地亚后卫组成的防线。

这是针对性战术吗?不是。

在与韩国一役中,巴西队也是这样踢的,他们踢的很成功,一下子就进入到自己熟悉的、控制一切的感觉中,韩国球员露出无数的空档,后防球员没有协防,让巴西轻松进球。

与之相比的是克罗地亚,后者根本就不怕被压缩阵型,事实上,克罗地亚最为经典的是下半场的防守。他们把整个防守重心放在大禁区内,一旦巴西队进攻,克罗地亚球员在大禁区内组成了至少两道人腿长城,用来阻挡巴西球员的传球。

当巴西队打透这种人腿长城后,往往只剩最后一人,能从大禁区的肋部冲入,巴西人身前最多只有三至四米的冲刺距离,身后还有克罗地亚球员的追赶,最后,巴西球员的面前,是那个看起来不苛言笑的门将利瓦科维奇。

利瓦科维奇在下半场封住巴西队三次单刀,巴西人一连串进攻看似精彩,最多也只不过把对方门将打得很兴奋,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机会。

在漂亮盘带和传球组成的进攻之下,巴西队九十分钟内没有真正撕开过克罗地亚的防线。当然,最后他们还是成功了一次——加时赛上半场最后时分,巴西撕开了克罗地亚的防线。他们从前场开始打撞墙配合,连续两个撞墙配合,终于撕开了人腿防守,终于让内马尔打透了克罗地亚防线。

但这有后遗症,首先是体能消耗过大,而且巴西突然对领先的局面手足无措,不知道是该进攻,还是该防守。如果能守住下半场十五分钟,那么这场比赛就赢了。

但糟糕的事情来了,巴西队在加时赛下半场,他们没有战术的变化。

在体能接近极限时,他们没有针对性的防守,换做任何一支球队,可以压缩阵型打反击,但是巴西队不会。巴西的三条线拉得更长,他们似乎还想进攻,但又在克罗地亚的抢断压迫下又不知所措。

这种情况并不少见,在八年前的世界杯半决赛上,巴西队丢球后,同样不知所措。

于是,内马尔开始代替教练指挥,“退回来,还剩下五分钟。“

结果就是这样的五分钟,让克罗地亚扳平了比分。

领先时没有战术安排,在比赛中没有应变能力,依靠个人技术而不是打法给对手造成压迫感,这样的巴西队从比赛一开始就走入到对方的设计里。克罗地亚只有一次射正的射门,就扳平了比分,说明克罗地亚一直找着巴西的软肋在打。

这样的故事,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。

问题:战术和心理上的双重拖累

如果把眼前这支巴西队和20年前夺冠的巴西队相比,就会发现很多不同。

第一个是打法上的不同。20年前的巴西队,拥有一个历史级的中锋罗纳尔多,这使巴西队可以在中场,利用一脚身后球撕破对守的防线,然后利用罗纳尔多的力量与速度去突破;大罗的身后,里瓦尔多和队友们,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再插上。

这种多点进攻的扯动,以及进攻中球员个人速度与力量的结合,让巴西队可以轻松撕开任何球队的防守,而不是一点点用渗透慢慢去消耗对手的防线。这就是当年巴西队打任何球队都很轻松,而今天的巴西只能在体能的消耗中,寻找对手的空档。

不止是克罗地亚,如果不拿出百分百的力气,巴西连喀麦隆也赢不了。打韩国的顺意,是因为韩国在落后时,根本不可能给巴西造成威胁。

二十年前的打法多变,进攻中用不同距离的传球控制住比赛节奏,现在的打法,是不断的倒脚和撞墙配合。

这一点能看出,巴西队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锋,内马尔也需要中锋配合自己,即使没有吉鲁这种中锋,哪怕老式的扬-科勒那种也行。

但是没有,从罗纳尔多后,巴西队没有好的中锋,阿德里亚诺的自律能力还不如自己的前辈。在2014年世界杯上,他们拥有一个身高192厘米的若。这位身材瘦弱且高挑的若,在巴甲中展现了他的灵活与跑位,但在世界杯赛场上,若在对抗中风格偏软,跑动时也是跟着球在跑,体力也偏弱。

对于巴西主帅蒂特来说,他一直观察着巴西队的问题:从2006年开始,巴西队在落后时就会出现紧张和心理压力过大的状况,极端状况在2014年世界杯上最明显。

所以,蒂特认为巴西队找到自己的节奏时,就会放松心态,打出自己的技术,就控制了一切。

当没有好中锋时,巴西队只要有自己的节奏就可以了。

巴西队的节奏感在本届世界杯上达到顶峰,他们通过盘带、小传切形成撞墙配合,一点点撕开对方的防守,这种看似水银泄地的踢法,真的很好看。

但是这种战术非常单调,而且容易被对方看透。克罗地亚一打出边路的速度来,巴西的防守被冲开了;如果巴西碰上摩洛哥,可能也会失球。

在过去二十年里,巴西以前是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无法更进一步;现在是领先后心理过于放松。所以巴西队的问题直指一个环节:教练。

没错,如果教练在领先后有针对性的战术,甚至有感觉到球员体能不足而采取的应变方法,巴西队都可能在最后十五分钟守住1-0。

遗憾的是,巴西队没有守住。

巴西队的问题集中在战术应变不足、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以及缺少合格的中锋。然而即使没有合格的中锋,巴西队也可以走得更远,但是如果没有应变和心理承受能力差,那么巴西队的上限就是世界杯八强。

未来:教练决定巴西的上限

这一点来看,巴西队还不如英格兰。

如果索斯盖特是巴西队主帅,那么巴西队就能打入半决赛,事实就是这么残酷,巴西主帅蒂特是在巴甲打出来的,他在阿联酋也执教过,但巴甲的水准,显然与欧洲联赛差得很远。

一句话,不说索斯盖特,如果是埃梅里,或者阿尔特塔执教巴西队,会有什么样的结果?

不论是战术准备还是应变能力,这两位年轻教练应该会有更多的变化。至少在领先时,他们会有针对对手的战术变化。

蒂特已经决定世界杯后辞职,未来巴西队主帅的人选,应该更多地放在欧洲,放在七零后的年轻教练身上。

这在巴西国内都形成了争论,罗纳尔多已经看到了问题,他建议让外籍教练来执教巴西队,而老队友里瓦尔多则愤愤不平,认为让外籍教练来执教巴西队,是对巴西足球的不尊重。

从大罗和里瓦尔多的态度,可以看到两种心态,承认不足和自大的心态,从2006年一直延续到现在,如果都有大罗的态度,也许这二十年里,巴西已经第六次夺冠了。

里瓦尔多还要求给球员树立信心,巴西球员不缺少信心,树立信心就是另一个版本的赛后总结会。

安切洛蒂也许还能适应现在的潮流,但瓜迪奥拉不行,他会让眼前这支巴西变得更粘球;老一代教练中,唯一可以考虑的只有穆里尼奥。

除了语言相同,其他各种优点就不说了,穆里尼奥可以让巴西变得讲究纪律,成为一把利剑,但踢得不会太好看。可惜的是,穆尼里奥执教的可能性为零,不是因为他与罗马有合同,而是因为巴西足球中,有太多的“里瓦尔多”。

那么就找更年轻的欧洲教练,只有更好的战术和对球场形势变化的掌控,才能让巴西队的球员们,通过胜利积累信心。所有的信心,都是在绝境中依靠实力去逆转、去拼搏挣来的,而不是一次次在失败后通过安慰获得的,也不是沉浸在历史中得到的。